刑法作为国家的基本法律,在法律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由此决定了刑法学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部门法学,也刑是法学教育的基础课程、核心课程之一。
从历史上看,中国古代法律具有“诸法合体、以刑为主”的鲜明特征,在各种法律规范中,刑法可谓一枝独秀,受列历代统泊者的关注,成为杜会治理的主要手段。在现代社会,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法徘体系不断丰富完善,法律种类越来越多:同时,刑法以外的其他法律也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市场经济背景下,民法、商法、经济法等法律部门的地位不断上升,历史上长期存在的刑法一家独大的格局发生了变化。刑法调控的范围和强度也星现出一定的缩减之势,传统社会中刑民不分、刑法与伦理不分的现象不复存在。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刑法的重要性在下降,更不能断言刑法在走向衰蒋。犯罪是和平时期对社会最具有破坏性的力量,而刑法是抗制犯罪的最重要的手段,是其他部门法的后盾和保障,是社会治理的最后手段。因此,刑法仍然是最为重要的部门法之一,刑法学仍然在法学体系中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具体而言,刑法学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作用:
第一,支持刑事立法。中共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科学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以良法促进发展、保障善治。”当前,我国刑事法律体系趋于完备,“有法可依”的问题已经基本得到解决。提高立法的质量,推进刑法立法科学化,是刑事法治进一步发展的必然要求,也应是刑法学研究的重要内容。刑法的制定和修改,都需要成熟的刑法理论提供支持,刑法理论研究的落后,必然会制约立法的质量,进而影响司法的效果。新中国成立以来,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刑法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对于推动刑法立法的科学化起到了积极作用。不过,目前我国的刑法学研究还存在一些薄弱地带,导致相关立法的滞后,不能有力回应社会变迁与现实需要。例如,有关量刑理论的研究尚不够深人,不能满足近年来推行的量刑规范化改革的理论需求。在刑法的立法模式、立法技术以及一些具体的罪刑规 范的设置上,都需要刑法理论研究的突破,为立法的科学化提供助力。
第二,指导刑事司法。刑事司法活动的关键,是在准确认定犯罪事实的基础上,正确适用法律,确保定罪址刑的公正性、合理性。欲达到此目标,除了要严格遵守刑事诉讼法规定的办案程序、熟练运用刑事证据规则外,司法人员还必须掌握刑法学的相关理论,从而正确地理解和运用刑法规范。刑法的适用实质上就是结合具体案情解释刑法条文的过程,如果缺乏足够的刑法学理论素养,就很难深刻地 把握立法精神,容易出现片面解读刑法条文、机械司法等问题,导致定罪或量刑出现偏差,甚至造成冤案、错案。所以,刑事司法人员需要系统、深入地掌握刑法学理论,不断提升理论水平,形成正确的刑法理念,唯此方能实现刑事个案处理的公平正义。
第三,促进法学繁荣。刑法学是非常重要的一门法学分支学科,在法学体系中具有基础性地位。根报古罗马法学家的划分,法律可以分为公法和私法两大类型,而刑法是公法的典型,民法是私法的典型。刑法学不仅是实务性、应用性很强的学科,也是理论性、思辨性很强的学科,是理论体系最为精致的法学学科之一。刑法学研究的水平直接反映了一个国家成地区法学的发达程度,刑法学研究的深入,也会促进刑事诉讼法学、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学等相关刑事学科的发展。同时、作为法学教育的核心课程,刑法学的繁荣有利于提升法学教育的水平,有利于提升公民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法律人才,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