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9-1微信去哪儿?
微信拥有众多忠实的用户,不但人数众多,而且黏度极高,有一种说法是平均每三分钟用户就要打开一次微信。利用微信强大的支付功能,微店的出现使原本就难解难分的电子商务平台大战又多了几分悬念。
可是,与此同时,人们对微店的疑虑也越来越多:除了微信用户流量外,微店还有什么优势?微信的用户流量能够有效转化为微店的购买吗?腾讯宣称微店是去中心化,去中心化的微店购物体验会比中心化的购物体验更好吗?对微信的用户而古,带有微店的微信与传统的微信有什么不同?用户体验还一样吗?人们对微信的认知会有怎样的改变?带有微店的微信还是微信吗?
都说互联网的游戏是用户流量的游戏,只要有流量,一切都好办。微信开徽店,可能也是这样想的:借助微信众多活跃的用户,迅速建成移动电子商务平台。可是,微信的用户流量能够成就微店吗?
首先来看看传统个人计算机端的电子商务。在个人计算机的互联网世界里,谁的流量最大?除阿里外,毫无疑问就是百度和腾讯。可是,百度的电子商务去哪里了?腾讯电子商务的命运又如何?看来有流量就能成就电子商务的判断是有问题的。或许,又有人会说:如果是精准流量,那就肯定没问题。我们再来看看家居行业的电子商务。新浪家居板块有个家居商城,搜房网有个家天下家居商城,搜狐焦点也有个家居商城,都有流量,而且绝对是精准流量,然后呢?然后或许就没有然后了。腾讯声称微店的一大特点是去中心化,即没有像淘宝那样的中心化平台,每个企业都通过自己的撒店独立销售自已的产品,不再受电子商务平台的控制。这该多美好啊!可是这个去中心化考虑过用户体验吗?如果我要买一台电扇,去京东商城一搜,出来一大批商品,然后慢慢挑选。现在去中心化了,我注册一个企业的撒店公众服务号只能看到一个企业的商品,如果我想挑选,我还得去注册其他企业的微店公众号。可是我怎么知道其他企业的微店公众号呢?我又怎么在不同的微店公众号之间比较产品呢?然后腾讯的微店系统就势必开始中心化了。微店就成为又一个京东、天猫的手机端商城。所以说微店就是一个粉丝店:我要很相信你家的产品,而且会经常购买你家的产品,所以我才会关注你家的微店公众号。可是,有几个企业是靠粉丝能够活得自在的?
再来看看微信用户的体验在微信开满微店后有什么变化。
现在我们用微信,在朋友圈里“煲鸡汤”,“打鸡血”,谈理想,发牢骚,或在群里唠嗑、私语甚至打情骂俏。今后却是微店的店小二无处不吆喝。微店越难开,店小二就越活跃。打开徽信朋友圈,到处是店小二的吆喝如果你打开微信到处见微店的店小二在吆喝,你还会每隔三分钟看一次微信吗?原本属于私密的社交圈变成了喧闹的集市,微信原来的社交环境被彻底改变了。微信用户的体验也将被彻底改变。
凡事要从用户的角度来看问题,要从用户体验的角度看商业模式的发展。我们往往口口声声谈用户体验至上,但是一遇到可能赚钱的机会,就把用户体验抛到脑后了。想想看,在支持微店的理由里,有多少是考虑用户体验的?如果一个商业模式一句话说不清楚,那这个商业模式就会有问题。带有微店和支付功能的微信是什么?一句话说得清楚吗?这关乎一个网站的功能定位问题。百度是搜索,腾讯是即时通信。这是用户对它们的认知,要改变这样的认知是很困难的。所以这可能是百度腾讯即使拥有最多的流量也做不成电子商务的根本原因。新浪、搜狐和搜房都是媒体属性,它们的流量也无法有效地转化为购买。因此,如何利用微信开展商业活动还需要不断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