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交网络
SNS(social network service) 通常被译为“社交网络”或“社会性网络服务”,在Web2.0蓬勃发展之中,社交网络服务引导了互联网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建立社交网络 的依据是六度分隔理论,它由美国心理学家米格兰姆于20世纪60年代提出。该理论的 通俗解释是,在人脉网络中,最多通过六个人你就能够认识任何一个陌生人。六度分隔 理论揭示了人际关系世界中不可否认而又令人震惊的特征,社会学上的许多研究也给出了令人信服的证据。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社会学系瓦茨教授领导的电子邮件试验再次 证明了这一惊人的规律。然而,正是互联网才使得全世界的居民紧密地相互关联成为现实。
在互联网发展初期,关于网络虚拟性和网民社会性之间的关系,引发了人们的讨论。互联网促进了社会群体的虚拟性发展,网络的虚拟性是否会影响人们的实际人格,使社会个体逐渐与社会疏离,最终与现实社会性完全脱离备受争议。在网络用户将互联网作为生活、工作的组成部分,网络用户本身就有强烈地将互联网应用与现实生活结合的社会化需求。依靠即时通信工具(QQ)和电子邮件进行的社会化联系不再能满足大众需求,建立在真实社会化关系之上的社会化网络开始出现并快速发展。在Web2.0时代,网络用户的特性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人们乐于在网络上表达自我、张扬个性、展示才华、宜传思想。尤其是年轻的新一代网络用户,有着极为强烈的表现欲,他们娴熟地运用个人博客、播客、社交网络,将自己的个人信息、资料、照片全方位地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