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学院成考函授《经济学基础》学习课程—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

院校:唐山学院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3-05 10:02:25


    凯恩斯主义货币政策工具

    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借改变货币供给量以影响国民收入的利息政策。中央银行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工具有公开市场业务、贴现政策以及准备率政策等。

    (一)公开市场业务

    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以调节货币供给量。有价证券主要有国库券、其他联邦政府债券、联邦机构债务和银行承兑汇票。买进成卖出有价证券是为了调节货币供给量。买进有价证券实际上就是发行货币,从而增加货币供给量;卖出有价证券实际就是中央银行回笼货币,减少市场货币流通量,公开市场业务能够灵活而有效地调节货币量,进而影响利率的变动。因此。公开市场业务成为最重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二)贴现

    贴现是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贷款的方式,当商业银行贸金不足时,可以用客户借款时提供的票据到中央银行要求再贴现,或者以政府债务和中央银行同意接受的其他“合格证  券”作为担保来贷款。再贴现与抵押贷款都称为贴现,日前以后一种方式为主,财现的期限一般较短,为一天到两周,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进行这种贴现时所付的利息率就称为贴现事,贴现政策包括变动贴现率与贴现条件,其中最主要的是变动贴现率,中央银行降低贴现率或放松贴现条件,使商业银行得到更多的资金,这样可以增加它对客户的放款:放款的增加又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机制,增加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降低利息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贴现率或严格贴现条件,使商业银行资金短缺,这样就不得不破少对客户的放款或收回贷款:贷款的减少也可以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流通中的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此外,贴现率作为官方利息率,它的变动也会影响到一般利息水平,使一般利率与之同方向变动。

    (三)准备率

    准备率是商业银行吸收的存款中用作准备金的比率。准备金包括库存现金和在中央银行的存款。中央银行变动准备率则可以通过准备金的影响来调节货币供给量,假定商业银行的准备率正好达到了法定要求,这时,中央银行降低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产生超额准备金,这部分超额准备金可以作为贷款放出,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增加货币供给量,降低利率。相反,中央银行提高准备率就会使商业银行原有的准备金低于法定要求,于是商业银行不得不收回贷款,从而又通过银行创造货币的机制减少货币供给量,提高利率。

    央行调整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促进有序竟争2021年6月21日,市场利率定价自律机制(以下简称“利率自律机制”)优化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将原由存款基准利率一定倍数形成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上一定基点确定。

    2015年10月,人民银行放开了对存款利率的行政性管制,金融机构可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自主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为确保利率市场化改革的平稳有序推进,人民银行指导成立了利率自律机制。利率自律机制是由金融机构组成的市场利率定价自律和协调机制,曾在对金融机构利率定价行为开展行业自律管理,维护市场竟争秩序,为推进利率市场化改革管造良好环境。

    此前,为有效维护存款市场利率定价秩序,在利率自律机制协调下,金融机的经过自主协商,形成了按存款基准利率倍数确定的存款利率自律的定上限,在此范围之内,各金融机构可与存款人自主协商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这样既能确保银行克分自主定价,又能有效维护  市场竞争秩序,避免个别银行非理性定价,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但是,按照存款基准利率倍数确定的利率上限,存在明显杠杆效应。由于长期存款基准利率较高,执行利率也明显偏高,机曲了存款的期限结构。特则是个别金融机构利用长期存款利率较高的问题,通过多种不规范的所谓“创新”产品吸收长期存款。其他很行为稳定存款来源,被动抬高存款利率揽储,推升整体负债成本,出现了存款市场由“坏”银行定价的问题,不利于存款市场有序竞争。

    为维护存款市场竞争秩序,进免无序竞争等问题,利率自律机制在充分征求并吸收了各核心成员意见后,经利率自律机制工作会议审议通过,决定将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的确定方式改为在存款基准利率基础上加点确定。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是金融机构的行业自律行为,也是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提高的体现。新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实施后,存款利率自律上限“有升有降”,半年及以内的短端定期存故和大额存单利率的自律上限有所上升,一年以上的长端利率自律上限有所下降。同时,各金融机构仍可在自律上限之内,与存款人自主协商确定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存款实际执行利率并不一定会有大的变化。目前,各金融机构存款利率定  价总体平稳,有关调整正有序推进。

    随着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改革的深入推进,金融机构自主定价能力不断增强。优化存款利率自律上限确定方式有利于提高商业银行存款利率自主定价的自由度和精准度,促进行业有序竞争,推动存款利率定价市场化。新方案实施后,全融机构无须大幅调整所有期限的存款利率,而且一年以上的存款占比也较小,总体看对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影响都不大。同时,新方案消除了杠杆效应,长短期存款利率之间的利差将有所缩窄,有利于引导银行存款回归合理的期限结构。此外,新方案同步调整了中小银行和国有银行的存款利率自律上限,二者之间仍存在合理利差,有利于维持目前相对均衡的市场竞争环境。 

    (四)其他的货币政策

    如道义上的劝告,即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贷款、投资业务进行指导,要求商业银行采取与其一致的做法。这种劝告没有法律上的约束力,但也有其作用,如规定购买有价证券必须付出的现金比例,利息率上限,即规定商业银行和其他储蓄机构对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的利息上限;控制分期付款与抵押贷款条件等。

    货币政策在宏观经济政策中的作用是不断加强的。凯恩斯认为,由于人们心理上对货币的偏好,利率的下降是有一定限度的,依靠降低利率来刺激私人投资的货币政策的效果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