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此,现代财务理论认为,利润最大化并不是企业财务管理的最佳目标。
2.每股收益最大化或每股利润最大化 每股收益最大化即每股利润最大化。每股利润是税后净利润与发行在外普通股股数的比值.而资本利润率是指企业在一定时期的税后净利润与资本额的比率。前者针对股份制公司,说明了每股普通股的获利水平;后者说明了所有企业的投人产出关系。以每股利润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可以有效克服利润最大化的缺陷,它既能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又便于投资者评价企业经营状况的好坏,分析不同企业盈利水平的差异,确定投资规模和方向。但它依然存在着“没有考虑利润的时间价值"和“没有考虑每股盈利的风险性”的问题。
3.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
市场经济体制下,投资者投资企业的目的,在于获得尽可能多的财富。他们关心的是企业未来盈利的能力,而不是企业已经盈利的数额。企业价值是通过市场评价而确定的企业买卖价格,是企业全部资产的市场价值,它反映了企业潜在或预期的获利能力。股东是企业的拥有者,股东的财富如何去表示和衡量,应该是企业作为一个整体在市场中出售的公允价值,所以企业价值最大化就是股东财富最大化。
这种观点充分考虑了货币的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有利于选择最佳投资方案;反映了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股东财富越多,企业资产的市场价值越大;有利于克服管理上的片面性和短期行为;有利于社会资源合理配置。在财务管理实践中,以企业价值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更为必要,更为合理。
但这种观点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它只适用于上市公司,上市公司由于存在着市场价格,所以比较容易衡量企业的价值,但对非上市公司则缺乏可衡量的依据;它只强调股东的利益,而对企业的其他关系人的利益重视不够;股票价格除受潜在获利能力、风险等因素影响外,还受证券市场中的供求关系、投资者的心理因素等非企业因素的影响,所以实际上股票的价格与企业的实际价值是存在有一定差异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