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学成考函授《实用社交礼仪》学习课程一礼仪的传承性与差异性

院校:西藏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4-29 10:10:02


    传承性

    各国各民族的礼仪都是在本国、本民族古代礼仪的基础上传承并发展下来的。离开了古代礼仪,则无所谓现代礼仪。礼仪是人类的文明积累和文化遗产,它在人类几千年来周而复始的活动中,以某种约定俗成的做法或习惯行为,延续留传下来,并逐渐形成自己的特色。

    我国是礼仪之邦,礼仪文化源远流长。在历史发展的过程中,优良的文化传统和美德被发扬和保留下来,这些传统和美德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精神风貌,代表劳动人民的道德水平和素质修养。而那些落后的观念,反映封建思想和帝王意志的规定便被淘汰和摒弃了。

    比如古代社会的“三从四德”,文字记载出自《仪礼“丧服,子夏传》:“妇人有三从之义,无专用之道。故末嫁从父,既嫁从夫,夫死从子。”意思是,女孩子在未出嫁之时要听从家长的教诲,不要胡乱地反驳长辈的训导,因为长辈们的社会见识丰富,有根本性的指导意义;出嫁之后要礼从夫君,与丈夫一同持家执业、孝敬长辈、教育幼小;如果夫君不幸先己而去,就要坚持好自己的本分,想办法扶养小孩长大成人,并尊重自己子女的生活理念。可以看出,这是一种有男尊女卑倾向的思想,对妇女强调皱默和牺牲,戒律条规也更加具体繁细,妇女为之付出的代价也更多。又如,古代臣民朝见皇帝,要行三跪九叩之礼,而现代社会则完全不需要以这种礼节面见领导了。

    而那些“温良恭俭让”、“仁、义、礼、智、信、忠、孝、悌”和“尊老爱幼”等行为规范则得到了弘扬。这是人类礼仪的一脉相承,并在继承过程中得到了丰富和发展,反映了人类对思想道德修养和文化艺术修养的接受与认可。礼仪在人类历史中,不断进步发展。

    差异性

    不同的历史文化产生不同的礼仪习俗和礼仪文化,不同的地城文化也有着不同的礼仪内容和表现形式。我国幅员辽网,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不同民族和不同地区的礼仪凤俗也各有特色。例如,我国北方人常吃饺子,而南方则以馄饨常见;北方习惯饭后喝汤,而南方则讲究饭前伙汤。

    中国礼仪与西方礼仪的差舁则表现得更为明显。西方礼仪讲究简洁,例如称呼中的“uncle”,涵盖了叔叔、伯父、明父、姑父、姨父,而在我国,这些称呼都指向着特定的人。西方礼仪强调实用,言语表达率直,面对他人的肯定或称赞时,常常用 “谢谢”表示回应和接受对方的美意,而我国人民则相对含蓄、谦虚,常会说“惭愧”、“过奖了”“我还有很多不足”等话语,表示自己的谦逊和礼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