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中医药大学成考函授《刑法学》学习课程—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
院校:安徽中医药大学
发布时间:2025-04-24 10:15:28
共同犯罪的主体要件
《刑法》第25条第1款规定,共同犯罪的主体必须是“二人以上”。二人以上,包括二人,但并无上限限制。这里的“人”,应作广义的理解,既包括自然人,也包括拟制的人一单位。就自然人而言,“人”一定是符合犯罪主体要件的人,即必须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具体而言,共同犯罪的主体结构有以下三种情形:
1.两个以上的自然人构成的共同犯罪
在这种共同犯罪中,要求各犯罪人都必须达到刑事贵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如果两个以上的行为人中,只有一个人符合犯罪主体的条件,其他人均来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则不是共同犯罪。如果是一个达到刑事责任年岭、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或帮助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者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去实行犯罪,则前者属于间接实行犯或间接正犯,不与后者构成共同犯罪。如果是没有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成不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教唆或帮助一个达到了刑事责任年龄并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或主动与后者合谋,前者同样也不构成犯罪,只有后者构成单个人的犯罪。应当让意,根据我国《刑法的规定,已满16周岁的人属于究全负刑本责任年岭阶段,因此,已满1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可以成为任何犯罪的共同犯罪主体。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步的人只对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成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放危险物质等八种犯罪负刑事责任。因此,这一年龄阶段的人只能成为前述八种犯罪的共同犯罪主体。例如,15周岁的某甲与已满16周岁的某乙共同路窃他人数额较大的财物,只能追究某乙单独犯罪的刑事责任,甲与乙并不构成盗窃罪的共同犯罪。有必要指出,在自然人共同犯罪中,二个以上具有不同身份的人可以构成共同犯罪。我国刑法中有些犯罪的主体为特殊主体,即要求行为人具有特殊身份这种特殊主体的规定,是就单个人犯罪而言的;就共同犯罪来讲,不具备特殊身份的人也可能成为特殊主体犯罪的共同犯罪主体。例如,非国家工作人员教唆国家工作人员收受贿赂,就与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的共同犯罪。
2.两个以上的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
我国刑法规定的单位犯罪有160余种,无论从理论上看还是从实践来考察,单位共同犯罪都是存在的。例如,单位共同生产、销售假药,共同走私,共同集资诈骗,共同侵犯著作权,共同非法经营,共同走私、贩卖、运输、制造毒品等,都可以构成共同犯罪。
3.自然人与单位构成的共同犯罪
例如,公司、企业、事业单位与走私的犯罪分子通谋,为其提供贷款、资金、账号、发票、证明,或者为其提供运输、保管、邮寄或者其他方便的,根据《刑法》第156条的规定,就构成走私犯罪的共同犯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