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大学成考函授《刑法学》学习课程—直接客体的立法形式

院校:辽宁大学继续教育 发布时间:2025-04-19 13:46:51


    直接客体的立法形式

    了解和把握犯罪直接客体的立法形式,有助于准确区分罪与非罪、此罪与彼罪并正确裁量刑罚。我国《刑法》总则关于犯罪直接客体的规定,集中体现于《刑法》第2条、第13条之中,而《刑法》分则对于犯罪直接客体的规定,则采取了多种形式。具体而言,《刑法》分则对犯罪直接客体的规定有以下几种形式:

    1.明确规定犯罪客体。例如,《刑法》第105条规定的颠覆国家政权罪,条文揭示其犯罪客体是 “国家政权、社会主义制度”。又如,《刑法》第252条规定的侵犯通信自由罪,条文揭示该罪的犯罪客体是“公民通信自由权利”。

    2.通过规定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揭示犯罪客体。例如,《刑法》第263条规定的抢劫罪,条文通过犯罪客体的物质表现一一公私财物,揭示该罪侵犯的客体之一是公私财产所有权。

    3.通过规定犯罪违反的某项法规表明犯罪客体。法规是为调整一定的社会关系而制定的,其本身不是客体。刑法指出犯罪违反某项具体法规时,犯罪行为侵犯的该法规所调整的社会关系,才是该罪的客体。例如,《刑法》第325 条规定的非法向外国人出售、赠送珍贵文物罪,条文以“违反文物保护法规”为要件,通过“文物保护法规”说明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国家对文物的管理秩序。

    4.通过规定犯罪侵害的被害人特征表明犯罪客体。人是社会关系的主体。犯罪者对处于特定社会关系中的人施加侵害,表明其行为已侵犯了这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例如,《刑法》第260条规定的虐待罪,其罪状规定为“虐待家庭成员,情节恶劣的”,条文中的“家庭成员”表明本罪的犯罪客体是平等互助的家庭关系。

    5.通过规定犯罪行为的方法表明犯罪客体。犯罪是通过行为侵犯社会关系的。有些时候,实施犯罪的方法就能说明它所侵犯的客体性质。例如,《刑法》第121条规定的劫持航空器罪,条文规定“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劫持航空器的”通过其犯罪方法“暴力、胁迫”等,结合犯罪对象“航空器”,清楚地表明该种犯罪的客体是航空器的飞行安全。

    综上可见,尽管我国刑法中的绝大多数条文没有对犯罪客体作出明文规定,但并不意味着相关犯罪没有犯罪客体,而是在立法上通过其他方式表明其犯罪客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