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山师范学院成考函授《现代企业管理》学习课程—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

院校:唐山师范学院 发布时间:2025-02-22 12:35:35


    现代企业生产管理理论的发展

    随着现代社会的技术发展以及人民需求的不断变化,生产管理理论与方法也在不断革新。

    1.最优生产技术

    最优生产技术(Optimized Production Technology, OPT)为一种改善生产管理的技术,由以色列物理学家戈德拉特博士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最初被称作最佳生产时间表  (Optimized Production Timetable),80年代才改称为最佳生产技术。后来戈德拉特又进一步将它发展成为约束理论。

    最优生产技术是由一组管理理念和规则组成的理论体系,逐渐形成了一种面向增加产销率而非传统的面向减少成本的管理理论工具,并且最终覆盖到企业管理的所有职能方面。

    OPT的倡导者强调,任何企业的真正目标都是现在和未来都赚钱;要实现这个目标;必须在增加产销率的同时,成少库存和营运费用。OPT的基本思想是识别企业的瓶颈资源与非瓶颈资源,生产管理与控制基于瓶颈赀源(约来),其中,瓶颈资源是指实际生产能力小于或等于生产负荷的资源。这一类资灏限制了整个企业产出的数量北余的资源则为非瓶颈资源。

    2.准时生产方式

    准时生产方式(Just in Time,JT),其实质是保持物质流和信息流在生产中的同步,实现以恰当数量的物料,在恰当的时候进人恰当的地方,生产出恰当质量的产品。这种方法可以成少库存;缩短工时,降低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准时化生产是“二战”以后最重要的生产方式之一。由于它起源于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因而曾被称为“丰田生产方式”后来随着这种生产方式的独特性和有效性,被越来越广泛地认识、研究和应用,人们将其称为JIT。

    (1)准时生产方式的目标。

    JIT生产方式将“获取最大利润”作为企业经营的最终目标,将“降低成本”作为基本目标。在福特时代,降低成本主要是依靠单一品种的规模生产来实现的。但是,在多品种中小批址生产的情况下,这一方法是行不通的。因此JIT生产方式力图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达到这一目标。所谓浪费,在IT生产方式的起源地,被定义为“只使成本增加的生产诸因素”,也就是说,不会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诸因素。任何活动对于产出没有直接的效检便被视为浪费。

    (2)准时生产方式的原则。

    ①物流准时原则。要求在需要的时间段内,一般指15分钟至30分钟内,所有的物品按照需要的规格、规定的质量水平和需要的数最,按规定的方式送到生产现场,或在指定的地点能提取货物。

    ②管理的准时原则。要求在管理过程中,能够按照管理的需要,遵照管理规定的要求收集、分析,处理和应用所需的信息和数据,并作为指令来进行生产控制。

    ③财务的准时原则,要求在需要时候;及时按照需要的金额调拨并运用所需的周转安全保证企业的财务开支适应生产运行的需求。

    ④销售的准时原则。要求在市场需求的供货时间内,组织货源和安排生产,按照订单或合同要求的品种和数最销售和交付产品,满足顾客的需求。

    ⑤准时生产原则。企业通过实施劳动组织柔性化来坚持多机床操作和多工序管理的生产方式,通过培训使操作工掌握一专多能的技艺,形成一支适应性强、技术水平高和高有创造性的工作团队,以保证各项特殊要求的生产任务能出色和按时地完成。并且在生产组织上实行工序间“一个流”的原则或成品/半成品储备最逐年下降的原则,最终实现“零库存”的管理目标。

    3.敏捷制造

    敏捷制造(Agile Manufacuring,AM)是指制造企业采用现代通信手段,通过快速配置各种资源(包括技术、管理和人),以有效和协调的方式响应用户需求,实现制造的敏捷性。

    敏挑性是核心,它是企业在不断变化、不可预测的经营环境中善于应变的能力,是企业在市场中生存和领先能力的综合表现,具体表现在产品的需求,设计和制造上具有敏捷性,敏捷制造的特点是在包括产品开发在内的生产周期全过程满足用户要求,多采用多变的组织结构战略,着限点在于长期获取经济效益,建立新型的标准基础结构,实现技术,管理和人的集成,最大限度地调动、发挥人的作用。敏捷制造方式把有关生产过程的各种功能和 信息集成扩展到企业与企业间不同系统的集成,使企业的生产与管理集成提高到了一个更高的阶段。

    4.柔性生产

    柔性生产(Flexible Production, FP)是指主要依靠有高度柔性的、以计算机数控机床为主的制造设备来实现多品种、小批最的生产方式。柔性生产是英国的Moln公司于1965年首次提出的,它是在柔性制造的基础上,为适应市场需求多变和市场竞争激烈而产生的市场导向型的按需生产的先进生产方式。其优点是增强制造企业的灵活性和应变能力,缩短产品生产周期.提高设备利用率和员工劳动生产率,改善产品质量。因此,柔性生产是一种具有旺盛需求和强大生命力的生产模式。

    柔性生产模式的内涵实质表现在两个方面,即虚拟生产和拟实生产。虚拟生产是指面对市场环境的瞬息万变,要求企业做出灵敏的反应,而产品越来越复杂、个性要求越来越高,任何一个企业已不可能快速、经济地制造产品的全部,这就需要建立虚拟组织机构.实现虚拟生产。拟实生产也就是拟实产品开发,它运用仿真、建模、虚拟现实等技术;提供三维可视环境,从产品设计思想的产生、设计、研发,到生产制造全过程进行模拟,以实现在实体产品生产制造以前,就能准确预估产品功能及生产工艺性;掌握产品实现方法,减少产品的投入、降低产品开发及生产制造成本。这两点是柔性生产模式区别于刚性生产模式的根本所在。很明显,柔性生产的精髓在于实现弹性生产,提高企业的应变能力,不断满足用户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