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函授《新闻摄影教程》学习课程-专题摄影编辑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院校: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 发布时间:2021-04-28 13:47:17

    专题摄影编辑过程中的问题与对策

    专题摄影的完成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作品的编辑。编辑可以使同样一组专题呈现完全不同的面貌。

    以(生活)画报为例,它的编辑部里主要有五类成员:编辑、版式、平面设计、资料和文字。其中编辑又分为总编、执行总编、助理总编、资深编辑、图片总编辑、特殊事件的图片编辑、图片副总编、图片助理编辑、图片编辑。此外还有一些特约记者、编辑和摄影师,所有人员加起来有30名左右。在这些人员配置中,(生活》对图片编辑和版面设计都相当重视。

    一组专题从选题到面世,需要经过几道手续,图片编辑是其中一个重要环节,在操作一组专题的时候,图片编辑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专题摄影的编辑不是被动的

    我们可以把专题摄影的编辑分为两种模式:一是收集组合稿件,即编辑收集手头的图片资料,对之进行总结组合,配上文字,最后将之编辑成一组专题摄影。二是共同完成,编辑策划选题,然后找到摄影师与文字记者,在编辑部的指导下,进行采访拍摄,最后将所得的文字与图片编辑成一组专题摄影。 这两种方式中,前者是被动接受稿件,后者则是主动进入选题,因此后者对专题的编辑更加有创造力。

    编辑和摄影师在合作的同时也会产生矛盾,例如尤金.史密斯,就因为不满意编辑对自己作品的编排,三进三出《生活),但编辑的地位非常重要,就好像军队里的统帅,他不但调遣军队一指派摄影师和文字记者去 工作,而且总结战斗成果一对 摄影师的作品和文字记者的文字进行选择编辑。编辑从整体上引导选题的策划与完成,正因为有编辑的存在,才保证了专题的图文结合,共同传达信息和感受。

    (二)要注意图文之间的配合

    文章与图片不配合或者是文章谈到的内容与图片无关,或者是文章谈到的内容与相关的图片不在个页码上,那么专题摄影也就失去了它的魅力,因为专题摄影就是通过图文结合,整体传递信息。图文的脱离将给读者的阅读带来不少的障碍。

    出现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前面谈到的对专题的策划和进人的方式不明确。如果专题是由文字记者与摄影记者共同完成,图片和文字将会很自然地结合到一起。如果生硬组合稿件,组来的稿件本来相互之间就没有密切的联系,而编者又不是特别注意这方面的结合,那么图文分离的现象自然会存在。

    造成这种现象的还有一个原因:编者在编辑专题时,头脑里没有图片与文字成为一体的概念。有的编辑常常把专题摄影里的图片和文字做得泾渭分明,一部分是图片,一部分是文字,两者各司其职却没有合作,这样一组专题摄影被割裂成了几部分,整体性必然很差。

    (三)控制照片使用数量

    每个页码使用照片的多少会给读者带来不同的感受。从视觉效果上看,大幅照片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如果图片使用非常小而且密集,比如在杂志的一个对页使用十张照片,这就要考验版式的美术设计,小照片很难用好,一不留神就会显得密密麻麻,照片难以辨认。

    曾璜曾经谈到平面设计中有一个“视觉中心”理论,即一个无色且没有变化的版面不能引导读者从何处开始阅读,也不能引导读者的视线移动,版面设计必须形成一个 “ 视觉冲击中心”,且只能有一个“视觉冲击中心”。在版面上造成视觉冲击中心的办法很多,最简单而常用的就是“大照片”。如果遵循这种视觉设计的原则,可以给读者创造一种良好的视觉感受,反之,如果将图片密集排列,则会使读者的视线不知所措。

    通过大图片引导读者视线的做法,其实从洛伦特时期就已经开始应用了。洛伦特曾经对自己关于墨索里尼的-组专题摄影的编排这样解释:“我手头上有数百张图片可供选择,但是我把一张墨索里尼的远景照片当作大照片,这样读者就可以以一种参观者的角度看这位大独裁者是怎样在这样一个巨大房间里的一张小桌子前工作的,这显然是一张必须放大的照片。接下来我想告诉读者他怎样工作,所以我又用了一张比较大的照片,反映他是怎样专注于自己的文件。最后我又在专题的下角排列了四张不同的连续的小照片。这样,读者的视线就从右上到左下,再到右下,就像看一幅画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