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美文化的消费性特征
与传统审美注重精神性、情感感染性等相比较,当代审美文化更加突出了消费性特征。这里,所谓审美文化的消费性,指的是审美主体在生活过程和生存方式上对审美文化产品的直接使用和占有;它促使艺术和审美从过去那种特定的神圣文化圈中走出来,更加贴近日常生活、大众真实的生存状态。大众直接同艺术家、艺术作品进行交流对话,参与艺术的生产过程,通过调频、点播、翻阅或购买等方式,自由地选择和认同他们最需要的审美对象。从通俗歌曲、摇滚乐、广告艺术、人体摄影到日常生活中的服饰、工具、生活用品及商品包装等,每一个环节和过程都体现出审美观念的潜在影响。从最本质的意义看,这种审美文化的消费性表明了生活与审美的同一。当代审美文化无可争辩地把新的美学价值、观念和理想自觉地融人到人的生活形式之中,审美实践也因此成为一种有价值、有意义的人生状态的呈现;生活不再是一种质量低下的重复性过程,而成为一种隐藏着丰富人生趣味的过程。
从功能意义上看,消费性特征使当代审美文化成为日常生活本身,成为人的一种本真、自然的生存过程。审美文化消费性最直接的成果,是导致了“休闲文化”现象。休闲作为一个重要的当代美学命题,正表明了一种能使个体充分享受自由人生的特殊过程,其实质则是自由时间的增多:主体享用闲暇就是一种审美,它把大量的日常生活时间转化为-种特殊的审美性时间。由于个体生存时间的有限和短暂,人类才在自己的社会实践中开拓和追求另一种时间一-带有自由性质的时间,以便享受人生、创造有意义的生命价值。所以,人的发展特别需要积极的闲暇时间,它不是生命的耗损和浪费,而是真正的人生享受。享用闲暇是对生命的濡养,是人生的艺术化境界,它其实是审美价值论的重要命题。正如有学者所分析的,作为当代审美文化消费性特征的体现,休闲是从物质主义与感性主义的结合点上发展起来的。即一方面,“休闲”之所以可能并且流行,必须以大众对于社会物质的丰富感性为意识前提;另-方面,建立在高度自觉的物质享受上的“感性主义”动机,又必定在理想和情感方面为文化的“审美化”呜锣开道。当代审美文化趋向于休闲与消费,无疑正体现了以日常生活为具体形式的多元性大众文化选择意识的充分张扬,体现了对于生活本身潜在的“非道德”因素的直观肯定,体现了以日常生活的当下满足为目的的感性文化开始围绕商业性的多元享受一消费原则而重新得到感性的确立。在这种休闲和消费过程中,人们可以根据生存需要选择和从事丰富多样的生命活动,得到更多、更广泛的审美陶冶,促进身心和谐与多方面能力的发展,从而在根本上有利于促使主体从物欲束缚中解脱出来,有利于消解高技术支配下人的“技术异化”和“工具理性异化”状态,有利于克服因单向度生产所导致的人对于社会和劳动实践的厌恶心理和对抗情绪,促使主体以更多、更丰裕的自由时间来充实和发展自己。勘破知性时间,进人无时空限定的享受和逍遥,正是当代审美文化消费性特征的本质所在。
需要指出的是,在商品经济形态下,自由时间的增多并非全部都是积极意义上的休闲时间,因此,文化中的消费性也有其消极的内容和现象。那些以物欲满足和利益导向为目的的消费,也常常生产、制造出畸形的文化消费行为,其活动形式和效果或低级庸俗,或盲目愚昧。这些特殊的现象与状态,虽不能代表一个社会文化消费的全部,但它足以导致道德的滑坡、文化发展的畸形,软化和改变脆弱的人性,因而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警惕。在文化的消费时代,如何培育-种健康文明的社会文化环境,重塑人的整体性和丰富性,这是当代审美文化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